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大唐书屋 > 现代都市 > 朕如此昏庸,怎么成了星主李天唐含雪最新章节

朕如此昏庸,怎么成了星主李天唐含雪最新章节

爱吃草的羊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唐孝仁也叹息一声,他还没坐热这内阁首辅的位置呢,当然也不想让位。但若是陛下不力挺自己,光是这群文官就能把他喷下去。就在此时,屋外的吏员喧闹了起来。只见几名太监,抬着一筐奏折走入内阁。“首辅大人,此乃陛下昨日批复的奏折。”小魏子微笑着,把奏折交给唐孝仁。收集与分发奏折,也是内阁的主要职能之一。唐孝仁接过奏折,小魏子便领着小太监们离开了。“老爷,看看陛下是如何批复的!”唐泽低声提醒道。内阁首辅是有观看奏折之权的。先皇病重时,甚至有首辅先行翻阅奏折,附上批复的内容,再递交给皇帝审批的例子。不过李天继位后,便收走了批阅奏折的权利。这些奏折全是弹劾唐孝仁的,出于避嫌他本不该翻。但好奇心还是战胜了理智。唐孝仁翻开其中一本奏折,直接翻到最后。只见...

主角:李天唐含雪   更新:2025-01-11 18:31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天唐含雪的现代都市小说《朕如此昏庸,怎么成了星主李天唐含雪最新章节》,由网络作家“爱吃草的羊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唐孝仁也叹息一声,他还没坐热这内阁首辅的位置呢,当然也不想让位。但若是陛下不力挺自己,光是这群文官就能把他喷下去。就在此时,屋外的吏员喧闹了起来。只见几名太监,抬着一筐奏折走入内阁。“首辅大人,此乃陛下昨日批复的奏折。”小魏子微笑着,把奏折交给唐孝仁。收集与分发奏折,也是内阁的主要职能之一。唐孝仁接过奏折,小魏子便领着小太监们离开了。“老爷,看看陛下是如何批复的!”唐泽低声提醒道。内阁首辅是有观看奏折之权的。先皇病重时,甚至有首辅先行翻阅奏折,附上批复的内容,再递交给皇帝审批的例子。不过李天继位后,便收走了批阅奏折的权利。这些奏折全是弹劾唐孝仁的,出于避嫌他本不该翻。但好奇心还是战胜了理智。唐孝仁翻开其中一本奏折,直接翻到最后。只见...

《朕如此昏庸,怎么成了星主李天唐含雪最新章节》精彩片段




唐孝仁也叹息一声,他还没坐热这内阁首辅的位置呢,当然也不想让位。

但若是陛下不力挺自己,光是这群文官就能把他喷下去。

就在此时,屋外的吏员喧闹了起来。

只见几名太监,抬着一筐奏折走入内阁。

“首辅大人,此乃陛下昨日批复的奏折。”

小魏子微笑着,把奏折交给唐孝仁。

收集与分发奏折,也是内阁的主要职能之一。

唐孝仁接过奏折,小魏子便领着小太监们离开了。

“老爷,看看陛下是如何批复的!”唐泽低声提醒道。

内阁首辅是有观看奏折之权的。

先皇病重时,甚至有首辅先行翻阅奏折,附上批复的内容,再递交给皇帝审批的例子。

不过李天继位后,便收走了批阅奏折的权利。

这些奏折全是弹劾唐孝仁的,出于避嫌他本不该翻。

但好奇心还是战胜了理智。

唐孝仁翻开其中一本奏折,直接翻到最后。

只见朱砂红笔写着:“无故攻击首辅大人,罚俸一年!”

唐孝仁眨了眨眼睛。

陛下居然罚了御史!

唐孝仁继续翻看别的奏折,全是同样的批复。

这下唐孝仁彻底愣住了。

“老爷,陛下怎么批复的?”

唐孝仁许久才回过神来,长叹一声:“陛下隆恩啊!”

御史台。

御史台是除翰林院外,离皇宫最近的建筑。

甚至比六部府衙的距离还近。

这足以说明御史的地位!

而御史们的出身也都很高。

科举名列前二甲,再通过翰林院的复试,能够进入翰林院。

而二甲末等与三甲前几位,才有进入御史台的资格。

也就是说,御史全是名副其实的学霸!

全国科举名列前一百的人。

御史台与翰林院的官员,也被统称为清流。

而历来,内阁大学士都是从清流中诞生的。

今日的御史台十分热闹。

昨日的连书上表,算是近几年来御史台最大的动作。

年轻的御史皆是满脸期待。

按照从前的惯例,舆情如此激烈,陛下一定会顾及言论。

如果唐孝仁扛不住下台,那这些上奏的御史,便多了份傲人的资本!

将首辅弹劾下台!

该是多么威风啊!

简直能吹一辈子了!

更别说,许多御史都拿了六贤王的好处。

六贤王不光是在民间声望极大,他还经常资助寒门子弟,组织青年学子活动。

许多御史都曾被六贤王资助过。

这次连书上奏唐孝仁,当然有六贤王的推波助澜!

范建是一名御史。

他没有与别的同僚一起联合上书。

他近来十分低调。

但也因为他的另类,受到了许多同僚的挤兑。

但是范建并不在意!

陛下提拔唐孝仁为首辅,还让他贵为独相!

这说明什么?

说明陛下非常器重唐孝仁啊!

更别说唐孝仁还是当今皇后的生父!

范建不打算趟这趟浑水。

但人不找事,事找人。

范建刚想退下,便有几个同僚将他围住。

“范御史,你昨天怎么没递奏折啊?”

“范御史,你该不会是害怕吧?”

“范建,你还有没有清流一派的骨气!”

“唐孝仁这种奸佞小人都不弹劾,你也配做御史?”

很快,越来越多的人将范建围住。

范建心道不好,但也没法开溜。

就在这时,中书房掌事唐泽来御史台分发奏折了。

御史台的最高首领都御史,率全体官员,都站在御史台中。

与唐泽一起过来的,是手握圣旨的小魏子。

一看见传旨太监,众人立即跪倒在地。

紧接着,小魏子开始宣读圣旨。

当听见“众御史无故攻击首辅大人,集体罚俸一年”时,众人全部呆住了。

什么?

罚俸一年!

开什么玩笑!

唐泽则笑眯眯的分发了他们的奏折。

看着这群御史脸色铁青的样子,唐泽觉得爽翻了!

这些言官平日里都用鼻孔看人,如今哭丧着脸、失魂落魄的模样。

实在太解气了!

范建默默垂头,他没有上表。

也是御史台里,唯一没有受罚之人。

而这一切,也全被唐孝仁记在心里。

新成立的西厂牢房里。

何冲渐渐苏醒,意识到这是座牢房。

很快,何冲看见了两个太监。

这是小魏子从慎刑司调来的。

这两名太监曾在慎刑司“招呼”过小魏子。

小魏子很满意他们的“手艺”。

这两名太监原以为小魏子是想刻意报复。

没想到小魏子以礼相待!

让他们做西厂的掌刑太监。

二人自然感激不尽。

而他们办的第一件差事,就是何冲。

自然拿出了看家本领,什么坐冰凳、皮鞭辣椒水,全部用在了何冲身上。

何冲虽然自幼习武,但他也没受过这般酷刑啊!

没到半天的功夫,何冲就全招了。

包括六贤王收买他与别的禁军护卫。

以及他夜探大内的原因,全部抖落了出来。

何冲招完,两个太监傻眼了。

有关皇室,二人立即禀报了厂公小魏子。

小魏子听完何冲的供词,也吓得不轻。

他连忙让何冲签字画押,而后拿着供词去见李天。

而此时的李天,正在兰妃宫里喝酒。

今日兰妃换了一身侠女的行头。

依旧是红色服装,从华贵的长宫裙换成了修身的练功服。

更加凸显出这朵红玫瑰的傲人身材。

兰妃手持一把宝剑,正在给李天表演剑舞。

李天早就注意到,兰妃会武。

据说文信侯家族所学,乃是公孙大娘的剑器舞。

而此时兰妃表演的,正是剑器舞。

比起寻常的舞蹈,剑器舞更加刚柔并济。

突显兰妃英武之气的同时,又糅杂了舞蹈的美感,展现出兰妃娇媚的女人味。

李天一边饮酒,一边欣赏兰妃的剑舞。

难怪那些皇帝沉迷美色,朕也把持不住啊!

做昏君可真好啊!

李天看着,浑身逐渐发热。

正当他打算进后殿,与兰妃好好“交流”一番时,小魏子急匆匆的赶来了。

见小魏子这幅模样,李天也知道是要事。

便让兰妃先行停下,带着小魏子去后花园了。

“何事如此慌张?”

“陛下,那个何冲招了。”

“哦?这么快就扛不住了,朕还以为他多难搞呢。”




这些地方有吏员空缺,并不是没人想当吏员。

而是当地养不起这么多人,所以才有如此多缺口。

一下子补上这么多位置,各地督抚都在和户部要银子。

康尚书都快让压垮了。

就是要这个效果!

唐孝仁抿了口茶,说道:“康大人,不然征收商税试试?”

康尚书一怔,说道:“征收商税?”

“几个边境郡县,都与北莽有贸易往来,北商更是举国闻名。”

“与其他们暴富,不如从他们手里征收商税。”

“有了这些钱,户部的压力也能缓解啊。”

康尚书想想,好像也就剩这条路了。

唐孝仁立即拿出一个奏折:“这是我写好的折子,康大人也落个名吧。”

原来首辅早有打算,在这等着自己呢!

不过康尚书也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。

只得写下自己的名字。

很快,这份奏折便送到了李天的龙案。

李天正沉迷在皇后的红袖添香里,干脆连唐含雪的标红都不看了。

一看是唐孝仁的奏折,直接朱笔批准了。

摇曳的烛光下,唐含雪身着一袭黄色紧身长裙,正抬手轻研着墨汁。

李天的心神也随着烛光摇曳起来。

这些日子皇后华贵的气质中,更多了些成熟女人的韵味。

尤其是这么一个清冷雍容的女子,时常被李天逗弄的俏脸绯红。

李天飞速批复完奏折,便拉着唐含雪冲进了后殿。

泸州。

边境小县。

典吏齐大壮,正在家中宴请户房的战友。

这位战友在战场上瞎了一只眼睛,所以大家都叫他张瞎子。

时间一久,大家都忘了他原本的名字。

齐大壮和张瞎子都是外来人,在县衙中都隐隐受到排挤。

不过知县老爷倒是对他们很重用,非常亲近。

齐大壮的老婆在后厨忙活着。

来到泸州后,齐大壮一家的欢声笑语都多了。

东辽苦寒,虽然地广人稀,但是不好耕种。

而且齐大壮在东辽,只是个破脚的退役士兵罢了。

如今他可是一县典吏,整个县城数得上号的人物!

齐大壮一家就此脱离了困境。

他们在泸州买了地,齐大壮的儿子还去了县城书塾读书。

日子逐渐红火起来。

齐大壮和张瞎子坐在一块喝酒。

少不了又聊起县里的事情。

齐大壮说道:“张老弟,你手下的刺头们收拾的如何了?”

张瞎子笑着说道:“那几个小兔崽子,还和老子耍心眼,早被我收拾利索了。”

齐大壮哈哈一笑。

他们这些残兵的到来,占了原本属于豪族的位置。

所以上任后,时不时就有人在暗处捣乱。

齐大壮的手下,就有许多这种家伙。

不过齐大壮和张瞎子,这种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,都不是傻子。

而且他们有这群豪族子弟不具备的狠劲。

加上知县老爷撑腰,很快就赶走了手下那群不听话的小吏。

张瞎子突然说道:“齐大哥,县里的鬼市你听说过吗?”

齐大壮点点头:“当然,那砍了我一条腿的刀,便是从那卖去北莽的。”

北莽缺铁,更缺少匠人。

北莽士兵一开始装备是很差的,靠着骑兵的优势,勉强与大周的步兵作战。

但不知从何时开始,北莽也拥有了上等的砍刀。

一些北莽的精锐部队,甚至配备铠甲。

齐大壮的腿,便是被一个北莽士兵,用锋利的砍刀斩断的。

说到这,齐大壮不免眼露仇恨。

县里的商会私通北莽,暗中进行交易的事情,几乎是人尽皆知。

鬼市便是与北莽交易的集市。

县里几乎所有的大户豪强,都会参加这场与北莽交易的狂欢!

茶叶、盐、武器等等。

这些朝廷禁止向北莽出口的东西。

都被大户商会卖给了北莽。

他们换来人参、东珠、上等皮毛等在京城很畅销的货品。

以此牟利。

本地士绅修建的宅院,甚至比东辽总兵的府邸都豪华。

齐大壮和张瞎子,他们都是经过战场厮杀的军人。

对于北莽痛恨至极。

而这些与北莽勾结之人,他们更加厌恶。

知县老爷也明白他们的心思,让他们暂且忍耐。

齐大壮和张瞎子一直在暗中搜集鬼市的信息。

二人喝的尽兴而归。

翌日清晨,便有手下小吏过来,说是知县老爷有要事商议。

齐大壮和张瞎子立即穿上官袍,来到县衙。

身穿藏蓝色官袍的知县,正在与主簿说话。

这二位都是读书人,又是自己的上级,齐大壮虽然出身行伍,但也非常尊重他们。

此时齐大壮才发现,说是商议要事,但是只来了四个人。

知县、主簿、齐大壮和户房张瞎子。

知县关闭厅门后,对齐大壮说道:“齐典吏,朝廷刚刚下旨,要对各地商户开征商税了。”

张瞎子闻言,浑身一颤。

大周王朝原本就有商税,不过是抽取行商的税。

抽取的比例也不高。

当地商户最赚钱的部分,朝廷却一直没有征税。

难道要对各地大户动手了?

齐大壮恍然,难怪知县老爷这么小心。

倘若走漏风声,那群县内大户就该闹事了。

知县感叹的说道:“下官这才明白陛下的用意啊!派你们二位忠心耿耿的士兵前来本县上任,是提前帮我配置帮手啊!”

知县刚就任时,也被当地豪族压迫过一阵子。

他也是用了很大力气,才与当地豪族达成了一个平衡。

一些能力较差的知县,甚至会被当地豪族架空。

但是如今的知县,靠着自己的亲信主簿,加上齐大壮和张瞎子的支持,已经牢牢掌握了县衙的权利。

知县说道:“朝廷已经颁布了法令,捣毁北境区域的鬼市!”

“凡是参加鬼市交易的豪族,朝廷也会收取重税!”

“如果不交代清楚自己究竟赚了多少,那便按照家产征税!”

“朝廷提高了商税的开征比例,命令各县在城里建立专门贸易的市集。”

“典吏,你得负责维护县里的治安,倘若出现动乱,务必立即镇压!”

“户房,你负责领人核算税额,日后成立市集,你还得负责征税。”

“二位,此乃朝廷大计!为了陛下,咱们一定得成功!”




唐孝仁摇摇头说道:“陛下才不会那么做,咱们又不是没见过陛下的雷霆手段。”

唐泽也附和道:“大人,下官愚钝,揣测不出圣意啊!”

唐孝仁闭上双眼,思考着刚才发生的一切。

陛下说出安置残兵的计划,是在自己提议征收商税后。

而陛下没有展开讨论征收商税的问题。

这意味着什么?

等等,这意味着陛下是同意征收商税的。

只是暂时还不符合条件。

唐孝仁打开了思路,立即说道:“我悟了!”

唐泽看着唐孝仁。

唐孝仁倏地站直身子,说道:“我明白了!”

紧接着开始踱步。

“陛下是同意我的提议的,只是还不到时候。”

“陛下之所以提出安置残兵的计划,就是为了铺路!”

这番话听的唐泽一头雾水。

唐孝仁继续说道:“是我想法简单了。”

“能做北莽走私生意的,肯定都是各地的大户。”

“仅是一道命令,怎么可能让他们拿出手里的钱。”

“这些豪强乡绅,可都是和当地官吏有所勾结的!”

“陛下肯定是想到了这一点!”

“想要收上来商税,就得在地方上有可信的人!”

“东辽的士兵都认字,在地方当一个小吏很轻松。”

“他们并非本地人,不容易被豪强乡绅收买。”

“陛下给他们一个去处,他们肯定对朝廷忠心。”

“再者他们又全是和北莽交战时负伤残疾的,必定痛恨与北莽勾结之人。”

“有这么一群人,我们才能真的收上来商税!”

这下子唐泽也傻眼了。

忙拱手说道:“陛下英明啊!”

唐孝仁惭愧的说道:“我真是太蠢笨了,想法如此简单。”

“还是陛下的办法高,循序渐进,先撒下去自己的力量。”

“再用皇权与财政上的压力,逼礼部与户部就范。”

“然后征收商税,使国库充盈!”

“陛下深谋远虑啊!”

唐泽也感慨的说道:“陛下当真是一代明君!”

唐孝仁又说道:“我这个首辅不称职啊!这次必须办好安置残兵的事!”

内阁重视,唐孝仁又命中书房掌事唐泽督查各部。

殿前会议上李天敲定的政策,很快便落实下去了。

礼部考功司负责审核东辽上报的残兵家世。

与他们的功绩核对后,再由司封司提供附近几个州县空缺的吏员位置名单。

接着李天从内库下拨一笔银钱,送这群士兵上任。

朝野上下,对这项政策却褒贬不一。

尤其是地方上,更是对此政特别不满。

原本属于各地豪族的吏员官职,被这些残兵占据了。

他们自然不满。

但是在李天与唐孝仁的坚持下,这些反对的声音全被压了下去。

而李天也收到了系统提示。

选项三:安置残兵完成!

大周国运:-2000!

到手!

齐大壮,是东辽的一个老兵。

他在与北莽的战斗中残了左脚,不得不退伍。

家里一个媳妇,四个孩子。

齐大壮成了破脚,下地干活不利索。

这次辽东又很早就入冬了,家里早已揭不开锅。

齐大壮每天就蹲在家门口,拿着烟袋子抽烟。

不过这天,他的战友跟他说了一个好消息!

皇帝下旨,安排他们这些辽东负伤的残兵,前去周围郡县做吏员。

当宣读使读完圣旨。

齐大壮这些老兵,直接泪流满面了!

陛下隆恩啊!

整个东辽的士兵,都在感念皇帝的仁慈!

对这些寻常士兵来说,吏员可是高不可攀的。

尽管吏员的身份不及官员,但时至今日,大周王朝的吏员几乎全被地方乡绅豪族霸占了!

这些寻常的士兵,哪里想过自己还可以做吏员?

而没有负伤的士兵,见朝廷这么厚待伤兵。

也全部群情激昂!

齐大壮踏上前往泸州的路。

他被派发去泸州的一个小县,担任当地吏员。

大周王朝的郡县,分为两个官员身份。

其一是知县老爷,其二是县丞。

知县负责全县的行政事务。

而县丞则是负责管理县里的钱粮、户籍等事务,同时负责当地科举工作。

别的职位,便都是吏员了。

主簿为知县的副手,负责管理县里的文书、档案等。

这个职位通常都是知县的师爷担任,权柄很大。

接下来便是典吏。

典吏负责全县的狱讼、治安、缉凶等工作。

可以称为县中的警署长。

再往下,便是县中四房了。

也是对应朝廷各部设立的。

分别为吏房、工房、户房和刑房,各自负责县内的吏员考核、开支与征收、工程建造与县大衙。

其中刑房也负责缉拿审讯犯人。

四房的掌事都是吏员,也收朝廷俸禄。

差役便算不上吏员了。

他们属于在县里服徭役,不过这些差事都算是徭役里的肥差。

一般都是由当地豪族的人任职。

和齐大壮一起上任的,还有当地的户房掌事。

是个瞎了左眼的老兵,和齐大壮也认识,二人被分去了一个县里。

二人都很欢喜,初来乍到,彼此有个照应自然是好的。

知县待他们都很热情,并没有歧视他们的残疾。

不过当地吏员就没那么友好了。

齐大壮倒是不在意,自己过来做典吏,那是陛下的恩典。

齐大壮也出身贫民,战场上杀过北莽,非常看不上这群豪强乡绅。

更让齐大壮不爽的,是当地形形色色的商会。

泸州有历代经商的传统。

不过这群商会交易的对象,居然是北莽。

齐大壮的腿就是在战场上残掉的。

对于北莽人,他是深痛恶极!

这里的豪强大户居然与北莽通商!

齐大壮不能忍!

不过他也明白,自己尚没根基,动不了这些大户的商会。

与此同时,内阁。

户部尚书康大人,正对着唐孝仁大吐苦水!

“唐大人,这日子过不下去了!”

“康大人,怎么了这是?”

“首辅大人!安排了东辽一万多残兵到临县做吏员,户部马上撑不住了!”

唐孝仁心里明白。

这几个北境地区的郡县,当地赋税能自给自足都不错了。

更别说承担如此多的吏员俸禄。




“朕要赏你黄金两千两。”

此话一出,众人纷纷愣住。

谁也没想到李天不仅不罚,还赏赐,并且是两千两。

李天其实是被电视剧给误导了,以为赏赐的起步价就是黄金千两。

殊不知,这笔钱足够皇后宫中一年的花销。

不过,这是皇后明面上的花销,还有她母族上供的钱,花这些钱,是不会记录在册的。

但这些钱对宫中而言,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。

小魏子当即下跪。

“陛下,奴婢护驾不力,让您受伤,不敢奢侈陛下赏赐。”

李天不悦道:

“怎么?朕连区区两千两都不值吗?”

此话一出,众人纷纷下跪。

李天见状,心中暗自称爽。

“小魏子,朕的赏赐,你放心拿着。”

宠信奸佞,大周国运-2000!

奖励:培元丹一瓶!

李天大喜。

这样也行,太简单了!

假以时日,他定会武功大成,飞升成仙。

做昏君而已,简单的很!

此时的小魏子,在李天心里不是奸佞小人,而是绝世珍宝。

赏赐他一些钱财,就让国运降低了2000!

这绝对是每位昏君身边,必不可少的狗奴婢。

有了他,何愁这个昏君不能做大做强。

不过只赏些钱财还不够,当即又说道:

“小魏子,即日起,你可在武库修行。”

“陛下,使不得。”

唐含雪和兰馨齐齐阻拦。

大周武库中放着的是皇家搜寻的各种武功秘籍。

允许进武库习武之人,必须是绝对忠心的太监。

小魏子这种奸佞小人,若习得武功,日后估计很难压制他了。

李天毫不在意的摆摆手。

“此次若非小魏子,朕怕是早已葬身在御花园了,要是朕的身边没人会武,下一次再遇到情况怎么办?”

门外的侍卫闻言,纷纷下跪。

“是奴婢护主不利,请陛下恕罪!”

“行了,此事朕就不追究了,不止小魏子去,再选九名太监,一同去武库习武。”

宠信奸佞,大周国运-2000!

小魏子身上的羊毛就是好薅。

这么快就见效果了。

皇后唐含雪想着陛下大病一场,没有再反驳陛下的命令。

一个奴婢而已,她抬抬手就收拾了。

于是,唐含雪行礼说道:

“太医说陛下要静养,臣妾就不打扰陛下了。”

皇后就这么走了?

真不侍寝了?

这皇后当的也太容易了!

难怪原身至今未有皇嗣。

不对!

原身常常与小魏子厮混!

后宫一共就两个妃子,都未曾侍寝过。

所以,原身是基佬?

李天急忙仔细翻看原身记忆,发现对方至今还是童子身。

这才让他放心下来。

不过,小魏子不能再留在身边了,他可是货真价实的直男。

实在不行再给他些赏赐就是了。

见皇后要走,贵妃也起身说道:

“陛下,臣妾也不打扰您休息了。”

看着贵妃的身影。

李天伸出了尔康手。

算了!

成仙后,天上漂亮的仙女多的是!

......

六王府!

六王爷,李寿,李天的亲叔叔。

李天的爷爷未去世前,曾动过废太子,而立李寿的心思。

因此李天父亲登基后,对李寿十分忌惮。

不过李寿很聪明。

一直表现的对权力毫不在意,甚至还放下身份,与三教九流的人来往。

民间有名号的豪杰,基本上都与李寿有来往。

除此之外,民间的不平事,他也有插手,为百姓发声。

因此,在民间得了个六贤王的称号。

不过这时的六贤王,脸上没有了和蔼的微笑,而是阴沉的看着跪在地上的黑衣人道:

“李天让那个太监去武库习武?”

“是!”

“他怀疑御前侍卫了?”

“是!”

“以前是我小看他了,没想到连我放在他身边的棋子,被他察觉了。”

黑衣人胆颤心惊的小心问:“陛下是怀疑上我们了吗?”

六贤王淡笑道:

“不至于,不过,他开始培养自己的心腹了。”

黑衣人这才放心下来。

“若我们放任于此,假以时日,陛下的位置只会越来越稳固。”

六贤王淡笑道:

“张护卫,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习武的?”

“回王爷,属下七岁习武。”

六贤王淡然道:

“对啊,你七岁习武,现如今是武者七段,成为一流高手。”

“而那些太监,已经成年,即便再努力,又能练成什么?”

“还有,培养他们,最少也得十多年。”

“除非他们其中有武学奇才。”

张护卫这才面露笑容。

六贤王同样笑了起来。

皇宫。

小魏子笑着送完来道喜的小太监们,然后将房门关上。

小魏子的级别,是可以独住的。

想到陛下让他先修养身体,还有给他的赏赐,小魏子朝着李天的寝宫就跪了下来。

“嘭嘭......”

诚心实意的磕了几个响头!

“陛下的恩德,奴婢必将粉身碎骨,也要报答陛下!”

几个响头磕下去,小魏子的头都紫了。

起身后,小魏子眼神坚定道:

“我定要成为武功高手,报效陛下。”

李天住在承德殿,悠闲的看着系统奖励的培元丹。

系统介绍这个培元丹能提升修为,不过服用的次数越多,效果越差,而且无法依靠培元丹突破宗师级别。

培元丹一共二十一颗。

李天本身就是武者三段。

他能有这身武功,全靠先皇督促。

他炼的武功叫《太阳功》。

此功法乃大周太祖所创立,不过历代皇帝,只有太祖突破了宗师级别。

李天从原身的记忆中,翻出了太阳功的功法,开始修炼起来。

用真气在身体中游走一圈。

别说,比按摩舒服多了。

原来练功这么舒服。

然后,李天吃了一颗培元丹,试试效果。

按照太阳功的功法,运行真气,直接升到了武者四段。

效果真不错。

这么快就提升一个级别。

他还要继续!

在武侠的世界,只有高手才更安全。

他还要成仙,可不能半途被刺客给害了。

吃吃吃!

练练练!

武者五段!

武者六段!

武者七段!

......

武者十段!

此时,李天只觉得自己的身体犹如铜墙铁皮一般坚硬!

《太阳功》乃天下第一防御功法。

李天对此十分满意。

他是陛下,不用冲锋陷阵,只要保护好自己就可以了。

李天将自己的真气隐匿。

这样除非武功在武者十段以上的高手,不然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实力。

看着瓶子里剩下的几颗培元丹,李天收了起来。

果然,系统出品,必是优品。

若是被武林中人知道还有这种丹药,怕是拼命也要争一颗。

第二天,李天刚醒,就被太监抬去上朝。

站在第一排的一名老者,与李天有几分相似。

此人就是六贤王,李天的皇叔,李寿!

他身旁站着首辅高耀!

再往后是两位次辅,王吉与林元。

他们三人是先帝亲封的辅政大臣!

另一边第一排,站着的是大周的勋贵,武阳侯陆天远!




御史台为清流,内阁首辅也无法决定他们的去留。

但唐孝仁上表皇帝后,李天照单全收,把那些御史全贬谪外放了!

最惨的便是领头弹劾唐孝仁的御史孙兴,直接被外放到了岭南做知县。

那里遍布瘴气,也不知道活不活得下来。

经过这一番操作,御史台立即闭嘴了。

唐孝仁趁热打铁,向李天提议把三分之一的御史全换掉了。

李天也全部批准。

六贤王靠资助收买,好不容易掌控的御史,一下子折损大半。

这下满朝文武都明白了,皇帝是在力挺唐孝仁!

谁也不敢再质疑唐孝仁首辅的威严性。

就连称病赖在京城的前首辅高耀,也立即上奏说自己痊愈了。

火速携带一家老小离开了京城。

六贤王更忌惮的是,唐孝仁非常有能力!

从前唐孝仁为礼部尚书时,大家都当他是个混吃等死的庸官。

起先大家都认为皇上提拔唐孝仁,是因为皇后的原因。

但没想到,唐孝仁的能力非常强!

比起前任内阁首辅高耀,唐孝仁施政可谓是大刀阔斧。

他经过一番洗牌,迅速把自己的故旧门生,全部安插进了各大核心部门里。

这次解决完御史台的事情,又成功把自己的弟子塞到了御史台。

唐孝仁用新派打旧派,飞速驱逐了前任首辅高耀的势力。

六贤王与高耀是结盟的,此番损失也颇大。

六贤王都忍不住感慨,自己真是看走眼了。

现在李天又开始裁撤禁军护卫。

这让六贤王有点惶恐,难不成皇帝看出了自己的心思?

“你就留下,做王府的护院首领吧,不过近期别出去。”六贤王对何冲说道。

“多谢王爷!”

终于成功留下了,何冲正式开始卧底生涯。

这些日子,李天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。

奏折全部推给皇后唐含雪,他每天白天在兰妃殿里饮酒看歌舞。

夜里就回皇后宫里留宿,吃着唐含雪亲手做的美食,然后抱着佳人入眠。

唯一的不足,就是近期没能败坏掉国运。

不过这个月也已经败掉3000点国运了。

李天也没有很着急,反正照这个速度,很快就能达成目标了吧。

“什么,太后叫朕过去?”

这天早上,皇后正服侍李天更衣时,小魏子前来传话。

李天的嫡母张太后,也就是当今太后。

并不是李天的生母。

李天的生母其实是个宫女,在生李天时难产身亡。

他是太后抚养长大的。

李天刚继位时,与张太后的感情挺好。

但这位张太后总是依仗自己的身份,举荐娘家人入朝为官。

一开始李天都答应了,但太后娘家的这些亲戚,属实烂泥扶不上墙。

便有御史上书说李天“滥用国戚”。

李天忍无可忍,便罢免了几个张太后娘家的官,这下就把张太后得罪了。

太后居然召见自己?

李天这才想起来,这后宫里除了皇后与贵妃,还有个太后。

对了,太后不是爱举荐娘家的废物做官吗?

这下又可以败坏国运了!

挺好挺好!

李天立即对小魏子说道:“起驾,慈宁殿!”

慈宁殿是太后的寝殿。

虽然李天与太后关系不好。

但毕竟是皇帝嫡母,皇后唐含雪又是个不错的媳妇。

所以慈宁殿也很奢华,宫女太监一堆。

“陛下到!”

李天走进慈宁殿。

只见正殿高位上,坐着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。

张太后并不是先皇原配,今年不过三十岁。

加上养尊处优,张太后看起来像二十几岁似的。

她对李天说道:“陛下,你来了。”

李天注意到,殿上还坐着一个干瘦猥琐的老头。

“这是哀家母家的弟弟,张暃柴。”

“哀家最后求陛下一次,张暃柴是个人才,皇帝就封他个官当当吧。”

看着张太后哀求的表情,李天立即说道:“母后放心,儿臣定会安排妥当!”

见李天如此痛快的就应允了,张太后也愣住了。

而李天看着一旁的猥琐老头,心里却非常开心。

张暃柴,张废柴!

好啊,又多一个国之蛀虫!

国运还愁败坏不掉吗?

太后简直太给力了!

这个张暃柴,一脸贼兮兮的模样,笑起来都没个好人模样。

李天越看越满意,大周王朝就需要此等人才啊!

张暃柴被李天看的发毛。

李天轻咳一声说道:“既然是太后的族弟,朕可得好好安排。”

“张贤才,你想要什么官职啊?”

张废柴一怔,这都能选的吗?

张太后同样一愣。

从前她向陛下求官,李天总是很勉强的样子。

安排些芝麻小官搪塞她。

还说什么“国之官员,不能轻授”之类的话。

今天为什么如此大方?

这个张暃柴垂头说道:“陛下,臣不通科举,平时喜欢看一些闲书,想要去工部做事。”

这也是张太后与张暃柴商量后的结果。

前面几任亲戚,全部眼高手低。

太后引荐给李天后,都被安排到了户部、礼部。

这些亲戚没什么才干与文化。

礼部户部的那些老油条,很快就把他们耍的团团转。

随便挑出几个过错来,告到皇帝面前。

很快就被罢免下去了。

所以这次太后也学聪明了,还是实在点待在工部吧。

工部主管大周王朝的工程建设、战马养护、兵器锻造等。

是官员人数最多的部门。

工部的人几乎都是技术性人员,比起礼部、户部那群老狐狸,稍微好糊弄一点。

而且这个张暃柴虽然没中科举,但是爱看许多杂书。

算是个有点偏科的“程序员”。

李天则心中暗道:工部可以啊!

这个张废柴真不错!

工部可是很容易贪污受贿的地方!

不愧为太后的族亲,天生就是来祸害朕的国运的!

李天拍了拍张暃柴的肩膀说道:“工部不错,爱卿好好做事,朕绝对不会亏待你的!”

张暃柴激动起来。

他并非科举正道的读书人。

这么多年受到许多冷眼。

而且他最喜欢看的书,反倒是别的读书人最看不起的。

张太后家族是从先皇在世时兴起的。

但是家族里一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人才。

无可奈何才把张暃柴拎了出来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